后()来(lá()i )大年三十的时候,我在上海,一个()朋友打电话说在街(jiē )上开得也不快(),但是有一个小赛欧和Z3挑衅,结果司机(jī )自己失控撞了护栏。朋友()当时语气颤抖,尤其是他说到那()个赛(sài )欧从那么宽的四环路上的左()边护栏弹到右边然后又弹(dàn )回来又弹到右边总之(zhī )感觉不像是个车而是个球的时候,激动得()(dé )发()誓以后在街上再也不超过一百()二十。 尤其是从国外(wài )回来的中国学()生,听他们说话时,我作为一个中国人(rén ),还是连杀了同胞的(de )心都()有。所以只能说:你不是有钱吗()?有钱(qián )干嘛不去英国?也不是一样去()新西兰这样的穷国家? 路上(shàng )我疑惑的是为什么一(yī )样的艺术,人家可以卖艺,而我写作却想(xiǎ()ng )卖也()卖不了,人家往路边一坐唱几首()歌就是穷困的艺(yì )术家,而我往路边()一坐就是乞丐。答案是:他所学的(de )东西不是每个人都会(huì )的,而()我所会的东西是每个人不用学()都会(huì )的。 我的朋友们都说,在新西兰()你说你是中国人人家(jiā )会对你的态度不好。不幸的是,中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也不见(jiàn )得好到()什么地方去。而我怀疑在那里中国人()看不起的(de )也是中国人,因为新西兰中()国人太多了,没什么本事(shì )的,家里有点钱但又(yòu )没有很多钱的(),想先出国混张文凭的,想(xiǎng )找个()外国人嫁了的,大部分都送到新西兰()去了。所以(yǐ )那里的中国人素质不见得高。从他们开的车的款式就可以看出(chū )来。 中国人首先就()没有彻底弄明白,学习和上学,教(jiāo )育()和教材完全是两个概念。学习未必要()在学校里学,而在学校里往往不是(shì )在学习。 年少的时候常常想()能开一辆敞篷(péng )车又带着自己()喜欢的人在满是落叶的山路上慢慢(),可(kě )是现在我发现这是很难的。因为首先开着敞篷车的时候旁边没有自己喜欢的姑娘,而有自()己喜欢的姑娘在边上的时(shí )候又没()开敞篷车,有敞篷的车和自己喜欢的()姑娘的时(shí )候偏偏又只能被堵车(chē )在城里。然后随着时间过去(),这样的冲动(dòng )也越来越少,不像()上学的时候,觉得可以为一个姑娘(niá()ng )付出一切——对了,甚至还有生命。 其实从她做的节(jiē )目里面就可以看出此人不可深交,因为所()谓的谈话节目就是先(xiān )找一个谁都()弄不明白应该是怎么样子的话题,最好还(hái )能让谈话双方产生巨(jù )大观点差异,恨不能当着电()视镜()头踹人家(jiā )一脚。然后一定要有()几个看上去口才出众的家伙,让(ràng )整()个节目提高档次,而这些家伙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以(yǐ )后甚是洋洋得意以为世界从此改变。最为()主要的是无论什么节(jiē )目一定要请()几个此方面的专家学者,说几句废话来延(yán )长录制的时间,要不(bú )然你以为每个对话节目事先()录的()长达三个(gè )多钟头的现场版是()怎么折腾出来的。最后在剪辑的时(shí() )候删掉幽默的,删掉涉及政治的,删掉专家的废话,删掉主持人念错的,最终成为一个三刻钟的所()谓谈话节目。 于(yú )是我掏出五百块钱()塞她手里说:这些钱你买个自行车(chē )吧,正符合条件,以(yǐ )后就别找我了。 我有一些朋友,出国学()习(xí() )都去新西兰,说在那里的中国学()生都是开跑车的,虽(suī )然那些都是二()手的有一些车龄的前轮驱动的马力不大(dà )的操控一般的跑车,说白了就是很多中国人在新西()兰都是开两(liǎng )个门的车的,因为我实()在不能昧着良心称这些车是跑(pǎo )车。而这些车也就是(shì )中国学生开着会觉得牛×轰轰而已。